2025年4月17日 | 关注我们
新闻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2025-10-17

笔墨纸砚,并称“文房四宝”,共同构筑了中国文人书斋的风雅天地。自古以来,砚台便被视为“文房四宝”之首。它不仅是磨墨濡笔的器物,更是文人案头的一方天地,可镌可刻、耐人寻味。今天就请跟随小编了解一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“上海砚刻”,聆听刀石相击,见证风雅如何经匠心雕琢,留下跨越古今的清脆回响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砚刻作品《香菇砚》(陈端友)

砚史溯源:从古至今的砚刻之路

所谓砚刻,顾名思义,便是在砚石上进行精致雕刻。砚刻的出现使砚台更显雅致华美,承载着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对书写艺术的追求。中国砚刻艺术源远流长,可追溯至秦汉时期,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。

上海砚刻萌芽于明代,早期的工艺相对简朴,大多是在砚台边缘或墨池上雕刻简单的花边和几何纹饰。上海开埠后,随着中西文化交融,海纳百川、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也为砚刻艺术的发展孕育了深厚土壤。

进入20世纪,上海的雕刻碑版与碑帖店铺中逐渐兴起专门制作砚台的行当,并逐渐发展为专业门类,人才荟萃、佳作迭出。到20世纪30年代,陈端友、张景安等匠人以精湛刀法塑造出多样质感的砚刻作品,开创了现代上海砚刻的写实流派,并推动这一工艺广泛传播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上海砚刻创始人陈端友

1956年,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,为包括砚刻在内的多种艺术门类的发展提供了专业化的平台。张景安、陆天福等传承人也进入研究所工作,他们广泛吸纳各地艺术精华,继承并发展上海砚刻艺术,形成具有鲜明海派特色的艺术风格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张景安(左)和陆天福(右)

上海砚刻不仅是文人墨客的重要文化载体,更彰显出上海传统工艺的独特风采。与此同时,砚刻艺术在全国范围内也广泛分布,其中,广东肇庆的端砚、安徽歙县的歙砚、甘肃临潭的洮河砚、山西新绛的澄泥砚,因工艺精湛、历史悠久,并称为“中国四大名砚”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砚刻作品《桃核砚》(丁伟鸣)

2013年,“上海砚刻”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保护单位为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。

精雕细琢,刀石之间的技艺美学

上海砚刻多选用优质砚石为原料,包括广东端溪石、安徽歙石、甘肃洮石、湖南紫石、江西龙尾石、宁夏贺兰石等。匠人们因材施艺,充分发挥石材的天然纹理与色泽之美,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。不同石材的质地与色彩,也为上海砚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。

砚刻的工艺就像一场与时光的对话,从构思到雕刻完成,少则数月,多则数年甚至数十载,非常考验匠人的技艺与耐心。上海砚刻有一套严谨规范的制作流程,首先是出坯,需对石材进行细致的修正与打磨,奠定其基本形态。随后开凿砚池,这一步尤为考验功力,要求线条工整,刻画细腻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制作工序-开凿砚池(凿砚池)

随后进入到核心的雕刻阶段,匠人们不仅追求构图内容的和谐统一,更需在秉承传统神韵的同时大胆融入新意。例如,巧妙结合深浅雕技法,使作品更具层次感与立体感。雕刻完成后需经烘蜡处理,以凸显砚石本身的天然色泽与纹理。最后还要为成品配以精心制作的木盒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制作工序-雕刻

风格上,上海砚刻深沉古朴,构图均衡饱满,刀法刚劲有力,线条挺拔流畅,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砖刻、石雕和金石雕刻的基础,又博采众长,吸取各地砚刻技艺精华。题材上,上海砚刻多取自现实生活,如蔬果静物、鱼虫花鸟等,形态生动,神韵自然,既充满生活气息,又彰显地方特色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砚刻作品《双鱼砚》(汪志良)

刀墨流芳:薪火相传的艺术长河

砚台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物,更是兼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化瑰宝。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浓厚的人文内涵,使其在历代文人雅士中广受推崇,并在著名的“上海海派四刻”(砚刻、竹刻、象牙细刻和瓷刻)中占据首位,彰显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。

作为上海砚刻的创始人,陈端友潜心研习海派书画名家作品,拓展砚刻的表现空间,创作了众多精品,为上海砚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第二代传承人张景安开创了浮雕人像砚刻的先河,其作品工整规范、精妙细致、写实传神,代表作《鲁迅先生小像》成为上海砚刻创新的重要标志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砚刻作品《鲁迅先生小像》(张景安)

第三代传承人陆天福在前辈基础上不断丰富砚刻的表现力,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展览,入选国内外博物馆收藏,彰显了上海砚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。第四代传承人丁伟鸣还创立雕刻工作室,为上海砚刻提供制度化传承保障。2004年他被评为首批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。

在海派文化的滋养下,第五代传承人汪志良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砚雕风格,既有唐宋元明的经典美,也有宫廷造办处的精工美,又有海派砚刻俏色巧雕的写实美,更有书画篆刻金石味的文气美。近年来,他将上海砚刻带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示,此外还参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“书房里的中医药”活动,向国内外观众呈现上海砚刻的独特魅力。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丁伟鸣和汪志良合照

雕石为器,承古意而创今韵;砚墨生香,汇匠心以化华章。薪火相传之下,上海砚刻在经典中回应时代审美,于刀石碰撞间传承文化精髓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不妨偶尔给自己安排一个闲暇时刻,提笔蘸墨,感受一方砚台带来的沉稳与宁静,让这门古老的技艺,不仅停留于珍藏与展示,更在日常生活中滋养心灵、陶冶情操。

来源:乐游上海

*本网站为非盈利性网站,部分文章,图片资源来源于网络,文中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文,转载前未能与权利人取得联系,转载不用于商业用途,如不慎侵权,请后台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

新闻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上海砚刻:雕石为器承古意,砚墨生香汇匠心

2025-10-17

第四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投票开始啦!

第四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投票开始啦!

2025-10-17

市区小岛惊现巨型猫咪!还坐拥1300米浦江岸线!

市区小岛惊现巨型猫咪!还坐拥1300米浦江岸线!

2025-10-17